?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 >> 醫院概況 >> 名醫訪談 >> 正文
好醫德讓醫術閃光---記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林群英
【字體: 】【發布時間:2013-05-30】 【作者:/來源:】 【閱讀: 次】【關閉窗口】

    在林群英的辦公室里,“仁心仁德,妙手回春”、“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等一面面錦旗掛滿了墻壁,這是患者和家屬對她的信任與贊賞,一大沓榮譽證書整整齊齊放在桌角,這是她從醫二十三年來一路的艱辛與收獲的見證。她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總是很長,她與病人溝通的方法總是很有效。她把病人的冷暖需要作為自己的工作職責,始終讓病人花最少的錢,取得最好的效果。
 ?。保梗福赌辏吩?,林群英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現任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莆田學院副教授、福建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福建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福建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二十三年從醫生涯中,她視病人如親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甚至廢寢忘食,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痛苦。經她之手從死亡線上挽救過來的病患不計其數。有一位96歲的患者陳某,因患支氣管擴張癥并咳血,雙肺繼發性肺結核,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有4年,病情反復發作,時??人?、咳痰并伴有咳血。一天,患者病情加劇,出現畏冷、氣喘、胸悶氣促、口唇發紺、咳痰不易并伴有大量咳血等癥狀,生命垂危。時任呼吸內科主任的林群英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組織醫護人員趕到其家中,對其施以建立靜脈通道,解痙平喘,吸痰、給氧等一些急救措施。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病患卻仍不見好轉。當時陳某家屬認為病患年歲已高,又患有多臟器功能衰竭多年,看來是救治無望了,想要放棄施救。但是林群英還是堅持繼續搶救,她對病人家屬說:“哪怕病人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都不會放棄搶救的,這是我們當醫生的職責?!庇行判木陀邢M?,有付出就有收獲。林群英的堅持,換來了奇跡般的結果,老人終于緩緩地睜開了雙眼,在旁的家屬萬分激動,落淚不止。
  技術是醫生的生命,這是林群英從醫以來一直堅持的信念。雖然她已是一名醫術精湛的主任醫師,但是對于新知識、新技術仍然求知若渴,不斷刻苦鉆研學習,業務上追求精益求精、從醫20多年來,她認真鉆研業務,力求掌握國內外本學科先進知識和技術發展動態,了解當代科學前沿知識,注重總結經驗,具有豐富的醫療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
  她分管教學、科研、設備等管理工作,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和水平,使醫院的教學水平明顯提升,科研工作不斷創新;她多次參加院內急危重病人的搶救,使許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病人轉危為安,得到了患者的好評。在“非典”肆虐期間,她始終站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為防治防控疫情做出了杰出貢獻,她的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醫界同行的肯定,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莆田市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個人”。在今年“甲流”流行爆發時期,作為全市“甲流”防控專家組成員,她再次站到了防治疫情的第一線,把搶救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經常加班加點,廢寢忘食,認真組織做好“甲流”防治知識宣傳與咨詢、疾病篩查、人員培訓等工作,受到專家和人民的高度贊賞。
  雖然林群英在業務上出類拔萃,然而她對所掌握的技術并不諱莫如深,常常利用查房、術后總結和討論會等機會,無私地進行傳幫帶,把知識、經驗、良好的醫德傳授給年輕的醫師及實習醫生,為培養新生力量發揮了生力軍作用。作為莆田學院副教授,她還擔任莆田學院《呼吸病學》、《診斷學》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做好福建醫科大學、莆田學院等院校實習、見習生以及住院醫生、進修醫生的代教工作。同時積極開展臨床科研工作,撰寫的《經口鼻面罩無創機械通氣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癥中的應用》在《中國臨床醫學》上發表,此項目填補了我市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居省內領先水平,獲得了2006年度莆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石料加工者肺損傷的環境因素與宿主的關系”課題已列為莆田市科技局在研項目。多年來,在國家局和省級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論文
  不斷追求進步,追求醫療技術水平,林群英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病人滿意為目標”服務宗旨,以過硬的業務技術和扎實的思想作風樹立了一個白衣天使的純潔形象,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和醫院的表彰。曾多次被評為醫院“優秀工作者”和:“先進科主任”。2001—2001年度還被莆田市總工會評為”“莆田市職業道德先進個人”。2008年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莆田市拔尖人才”稱號,由于工作成績和表現突出,《福建日報》《湄洲日報》等新聞媒體對她本人進行專訪報道。

(謝賽山)

?
色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