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9時,記者前往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舊區采訪該院的兒童醫院院長曾仁和,但是一個上午記者都無法和曾醫生搭上一句話。這是清明節假日,但曾醫生一刻都不得閑,上百號家長帶著孩子排在了門診部門口,等待曾醫生就診。直到臨近下午1時,曾醫生才起身準備下班,期間他只起身過一次是去上廁所。門口的護士告訴記者,這只是曾醫生26年兒科就診工作中的一個小鏡頭。
能開便宜的就不開貴的
患者均次費用27.37元
“曾醫生,我兒子為什么會有一些奇怪的動作?”
“是小兒抽動癥,用一塊錢的藥就能解決。”“這種藥比較貴,換成普通的就行,能吃藥就不要打針,能打針就不掛吊瓶。”
來自安徽的蔡育用長年在莆田打工,他告訴記者,今年7歲的兒子很容易感冒,每次只能找曾醫生看才好得快,而且每次的醫藥費最貴都不超過30元,曾醫生解決了我們這些外來打工人員孩子的看病難問題。在福州工作的劉氏夫婦告訴記者,孩子咳嗽發燒三四天了,在小區附近就診后不見好轉,這天是特地從福州趕回莆田,就是為了讓曾醫生看看孩子的病。“曾醫生的醫術我們信得過,他總是讓我們花最少的錢看好了病。”
在附屬醫院門診處,記者看到家長絡繹不絕地帶著孩子走進二樓門診部,門口的一名護士控制著人員的進出量。“曾醫生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一個家長剛從椅子上站起來,另一個家長就趕緊抱著孩子坐下來。”臨近下班僅剩半小時,但是門外還有十幾號患者待診,護士詢問曾醫生是否讓部分家長帶孩子下一次再來。“沒事,繼續。”曾醫生堅決地搖搖頭,因為他知道,家長來一趟不容易,何況家長為患病的孩子而心急如焚,能馬上看就要盡量滿足?! ?br />
護士長吳淑瓊告訴記者,曾醫生除了周二、六為病人看診外,周一、三、四、五還要到病房查看,不少家長知道這個規律,就帶著孩子到病房去找他。此外,身居多職的他還要處理行政事務,高強度的工作使他無暇顧及自己,妻子為他送來點心,他總是先放在一邊,無暇顧及。
曾仁和為了多給幾個病人看診,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足足把自己的上班時間延長了一兩個小時。他告訴記者,早上很多病人為了排到隊很早就過來了,自己犧牲一點時間可以多解決一些家長的憂愁、孩子的病痛。2004年,曾仁和開始用電腦開藥,除了可以看到藥品單價和藥量,電腦還顯示了平均每個病人所花的醫藥費,加上8元的門診費,病人均次費用只有27.37元。“能不開藥的就不開藥,能少開的就少開,能開便宜的就不開貴的。”曾仁和的這個“曾氏規則”遠近聞名。你輸入曾仁和三個字,可以看到許多網友在網絡上的留言, “上次帶女兒去看過一次咳嗽,感覺效果還是挺好的,就是我女兒咳嗽太久了,好了又容易復發。不過這個醫生開藥很便宜,記得上次去看是花了九塊多吧?,F在那幾個大醫院還有幾個能開出九塊錢藥的醫生?”這是來自福建廈門的一個陳女士在新浪育兒網上的留言。
醫者仁心
他想的最多的就是做一個有德之人
曾仁和的無私奉獻贏得了好口碑,不但是網上人們對他的評價相當高,而且在莆田山區和沿海,一提起曾仁和,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護士長吳淑瓊告訴記者,曾醫生有很嚴重的胃病,醫院多次安排他做胃鏡,由于工作繁忙,都擱淺了。在他坐診時,有些家長很心疼他,會給他送來吃的;曾醫生多次外出打的時,司機也認出他來,執意不收他的車費。
曾仁和家鄉在莆田常太內東坪,自幼在貧窮山區長大的他,從小就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作為村里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他立志要以幫助他人為己任,“我雖然力量有限,但希望能幫一點是一點。”
常太的村民肖先生告訴記者,在常太沒有人不認識曾仁和。當年常太內東坪的一條公路就是在曾仁和的組織下建起來的。“回到老家,看到家鄉連條公路都沒有,就想為家鄉辦點事。”曾醫生回憶說,當時他找村委會主任了解情況后,就組織村民捐款。讓他沒想到的是捐款只是杯水車薪,他不得不去求助市政府,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市政府、醫院、內東坪來回奔波。經過曾醫生的努力,公路最終修建成了,村民為了感謝曾醫生立了一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石碑。
2010年,一名孕婦產下“三胞胎”,但新出生的嬰兒均是低出生體重兒,病情嚴重,由于醫療費欠缺,家長一籌莫展。曾仁和見狀當即組織發動醫院和社會捐款,并上報醫院減免一些費用,經過醫護人員10多天的努力,三胞胎終于轉危為安,康復出院。
“今天是兒童節,我們得為住院的100多名兒童做點什么。”2011年6月1日,曾仁和聯合《海峽都市報》在兒科病房聯合舉辦“愛心診室”六一特別活動?;顒蝇F場溢滿了濃濃愛意,吸引了眾多的家長及小朋友加入到現場的游戲中。“在病房里慶祝六一兒童節具有特殊的意義,孩子快樂的心情能促進疾病的康復。”這是曾仁和的特殊“心情療法”,在曾仁和的支持下,類似的活動幾乎每年都舉辦。
“隔壁的兩個研究生是我帶的,你們可以讓他們看診,要相信年輕人。”曾仁和多次提及他的學生,他說自己會老,需要培養一些年輕人。曾仁和每周一都為我校醫學院的學生上一門《兒童總論》,他用一節課講知識,一節課談醫德。他常告誡學生,醫術可以通過進修學習,但醫德不是輕易能學到并擁有。
每年接診患兒2萬多人次
時間都花在患兒身上
從1987年加入兒科醫生隊伍,曾仁和已經風雨兼程26年。他一直致力于小兒內科臨床研究,專攻小兒急救技術和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他主持并承擔本市、院內外兒科會診,獨立或指導下級醫師搶救危重兒,如早產兒低體重兒診治,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搶救等疾病救治,成功率達95%以上。他還投入臨床科學研究,設計課題,主持《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與嬰兒聽力、智力遠期影響》科研項目,追蹤了解新生兒不同濃度的高膽紅素,引起腦干誘發電位變化、智力測評,觀察高膽紅素對嬰兒聽力、智力的遠期影響;他主持的科研項目《早產兒腦癱干預》獲得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曾仁和有很多閃光的頭銜——著名兒科專家,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莆田市兒童醫院院長,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生,副教授,福建省中西醫結合會理事,福建省中西醫結合會兒科分會常委,福建省兒科學會常委,福建省醫學會圍產分會委員,莆田市中西結合會副會長,莆田市醫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莆田市首批跨世紀科技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莆田市政協委員,醫院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個人,莆田市十佳職業道德標兵,全省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福建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雙十佳”標兵和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不久前,在福建省2013-2014年度“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推選宣傳活動中,曾仁和還入圍省“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候選人。
雖然碩果累累,但曾仁和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更沒有停止奉獻愛心,他每年接診患兒2萬多人次,總是把時間花在病人身上,對患者求診從不拒絕,他雖然每周只安排兩天的專家門診,但由于慕名而來求診的病人太多,在處理好日常醫療、教學、行政事務后,幾乎每天都在診室坐診,直到看完最后一名患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