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 >> 醫院概況 >> 名醫訪談 >> 正文
張洪榮:甘當兒童健康守護神
【字體: 】【發布時間:2016-07-19】 【作者:/來源:黨辦】 【閱讀: 次】【關閉窗口】

   

接診中的張洪榮。      黃筱軍     攝

 

    莆田市兒童醫院兒內一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洪榮,從事臨床工作25年,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贏得了廣大患者和家屬的贊許。他待患者如親人,視事業如生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醫務工作者的仁心大愛。他是福建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曾獲得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稱號,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榮獲一項莆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樸素信念:鉆研業務提升技能

    1991年7月,正值青春年華的張洪榮以優異成績從福建醫學院畢業。為了服務家鄉父老,他毅然放棄了留在省級大醫院工作的機會,選擇到莆田縣醫院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業務知識,積極參加國內各種學習班和研討會,甚至利用輪休時間自費去外地參加業務培訓,不斷吸收并應用新技術新知識于臨床,促進本地區兒科診治水平不斷提高。他臨床經驗豐富,能熟練掌握兒科各種常見的危急重癥的救治,如嚴重心律失常、重癥心肌炎、心衰、呼衰、休克、紫紺型先心缺氧發作的識別和救治。工作以來,他已成功搶救了數以千計各種各樣的急重癥患兒。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某一天,東嶠鎮林某的兒子剛出生18小時,患重癥肺炎、呼衰,PPHN(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極重度代酸、DIC、多臟器功能衰竭等,送入兒科時全身重度紫紺、昏迷、呼吸極度困難。這種病例在當時的國內是比較少見的,死亡率極高,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在此緊急關頭,張洪榮不顧勞累和風險壓力,馬上接上呼吸機,引進國內大醫院所開展的高氧高通氣療法,并大膽推陳出新,果斷聯合使用大劑量立其丁和硫酸鎂快速靜滴,病情迅速逆轉,膚色在幾分鐘內即轉紅,神志轉清,雙腳能動。在場參予搶救的另外幾位醫護人員瞬間目睹了神奇的療效,大家歡呼雀躍。經過10天的救治、護理,患兒痊愈出院。

    刻苦鉆研:疑難雜癥屢被攻克

    張洪榮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對病人認真負責的態度,勇于鉆研,使一些疑難雜癥得以破解,如腎小管酸中毒、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噬血綜合征、Citrin蛋白缺陷癥等。

    有位10歲的患兒因患支肺炎、肝炎、雙側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心包積液等疾病,在外院住院治療10多天仍然發燒不退、陣咳、氣急,該院建議行心包穿刺或手術治療。家屬慕名轉入莆田醫院找張洪榮診治。張洪榮深入追問病史,不放過蛛絲馬跡的細小線索和體征,經縝密推敲,確診是肺吸蟲病,并發肺部、肝臟病變及多漿膜腔積液,這是本地區所確診的第一例小兒肺吸蟲病。該患者最后僅買了20多元錢的吡喹酮片口服就痊愈了。家屬們欣喜萬分,執意要送紅包表達謝意,被婉言謝絕。家屬由衷稱贊:莆田醫院真是好醫院,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醫生,沒做手術只花了小錢就把他兒子這么復雜、嚴重的病給治好了。

    川崎病,在國內外均是少見病,由于其病情復雜多樣易變,在國內大部分醫院,易把此病與兒科另外幾十種常見疾病相混淆,此類患兒常常反復輾轉多家醫院仍無法確診,拖到中后期雖然搞清診斷了,但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療效差,且易并發冠狀動脈病變,貽禍終生。感念于此,張洪榮積極追蹤觀察本病各癥狀的特點,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認真探索分析,總結出一套有助于早期診斷川崎病的規律和新穎、獨特的觀點,受到本領域專家的肯定,多次應邀在全國兒科學術會議上作報告交流。

    細心呵護:對待患兒勝似親人

    一次有個剛出生的患兒轉入到兒科,張洪榮接診時發現患兒全身嚴重發紺,呼吸極端困難,心跳慢弱,診斷新生兒重度窒息,胎糞吸入綜合征、呼衰、心衰、休克等,即氣管插管,接上當時僅有的簡陋呼吸機機械通氣、抗休克、強心、抗感染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他通宵未合眼,忘記疲勞,守衛在患兒床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急救藥物和呼吸機參數。

    經過兩天兩夜緊張、忙碌、高效的搶救,患兒基本上脫離了危險。同時,患兒的媽媽因患妊娠期脂肪肝、肝性昏迷、多臟器功能衰竭等,也在該院感染科救治痊愈。為此,孩子的父親吳先生替患兒取名吳一雙,寓意一對危重的母女倆被莆田醫院雙雙救活。

    扎根基層:積極幫扶奉獻愛心

    2007年,張洪榮響應福建省“選派千名醫師幫扶山區鄉鎮衛生院”為民辦實事項目的號召,扎根順昌縣元坑衛生院服務一年。

    在幫扶期間,張洪榮樂于傳授醫療衛生知識,發揮專業特長,指導衛生院開展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經常舉辦臨床教學和新技術的培訓講座,促進衛生院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他還經常深入山村農民家中,開展巡回醫療、防病普查,碰到經濟困難的家庭,總是捐款幫助,奉獻愛心,在當地傳為佳話。

    責任堅守:無私奉獻顧不上家

    有次張洪榮去外地出差開會,尚未將行李帶回家,不顧旅途勞累就直接奔赴醫院去會診,搶救一例疑難危重病人,忙到深夜才回家吃飯。妻子心疼地說,你全然只顧那么多小病人,不愛護自己的身體,操勞忙碌,飲食不定時,遲早會把胃搞壞的,要多注意休息才行。

    張洪榮一心撲在工作上,任勞任怨,以院為家,陪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很少去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虧欠家庭太多太多。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患兒數量在不斷攀升,但兒科醫生短缺且流失嚴重,他的工作將更加忙碌。

    張洪榮樂于奉獻,視醫業為天職,模范踐行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廢寢忘食地為病人服務,從未計較過自己的名利得失,把病人的召喚視為榮譽,將病人的病情當作是無聲的命令,用真情和熱血譜寫了一曲大愛之歌。(陳建飛)

?
色虎视频